发布时间:2021-01-27 03:11:36 阅读量:576 作者:苑杰
钟凯(食品安全博士)刘老汉幸福生活
害怕虫子?它可能是未来的日常饮食
昨天新一届的奥斯卡刚刚揭晓,说起这个西方电影界的传奇奖项,可能不少人心里都有自己专属的男神和女神,今天我想说的也是一个很多朋友都欣赏的女神。她的颜值和演技都在线,是标准的万人迷,她就是曾经俘获了超级帅哥汤姆克鲁斯的妮可基德曼。
而最近在一档视频节目中,她展示了一项令人不那么容易接受的隐藏技能——吃虫子。活生生的虫子,放到嘴里还在蠕动……很多人惊叹女神这是怎么了?其实吃虫子并没有那么可怕,女神的这一举动某种意义上可能还预演了未来人类的日常饮食。趁着惊蛰时节,咱们就说说“吃虫子”的那些事儿吧。
远古的祖先也吃昆虫
的确,绝大多数欧美人是不吃虫的,即使在中国,也有很多人是完全不能接受吃虫子这种事。事实上,别说是吃虫子,很多人看到虫子都感到害怕、恶心。那为啥视频节目中的妮可基德曼却吃得相当享受呢,难道是被《荒野求生》里的“贝爷”附体了吗?
其实,吃虫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奇怪,昆虫是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些蝙蝠、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甚至将昆虫作为主要食物。如今,世界很多地方的饮食中都有昆虫,拿我本人来说,我吃过的虫子,包括蚕蛹、知了猴,这是北方烧烤摊必备选项,在云南餐馆吃过水蜻蜓,在江苏连云港吃过豆虫,偶尔也吃蝎子、蚂蚱、蝗虫、蜂蛹或其他虫子。
往远了说,咱们的祖先也吃虫。现有科学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包括原始人类)也有吃昆虫的习惯,而且远古的灵长类很可能是以昆虫为生。
昆虫表面的硬壳叫做“外骨骼”,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消化这种物质需要一种特殊的酶和一个叫做“CHIA”的基因,基因组中CHIA基因的拷贝越多,说明对昆虫的依赖越强。在东南亚的海岛上有一种比较原始的小型灵长动物叫眼镜猴,是现存灵长动物中吃昆虫最多的,它的基因组中拥有5个CHIA基因拷贝,而现今人类的基因中还剩一个CHIA基因的拷贝。
营养丰富的昆虫
是未来食物之选刘老汉幸福生活
尽管你现在或许还不愿意接受虫子大餐,但随着全球人口增加,资源枯竭,未来能喂饱人类的可能就是昆虫(或藻类)。
早在2013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就发布了一份名为《可食用昆虫:未来食物之选及其养殖安全》的报告,鼓励人类吃虫养虫。根据他们的数据,全世界有20亿人有吃虫的习俗,其中东南亚、南美和非洲是最爱吃虫的地区。纳入食谱的昆虫有1900种之多,其中甲虫、毛虫、蜜蜂、黄蜂、蚂蚁、蚱蜢和蟋蟀是吃得最多的。
昆虫是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其蛋白质含量比瘦牛肉、鱼肉和鸡蛋还高,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接近完美。昆虫还可以提供非常优质的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在某些方面超过传统的肉制品。
饲养昆虫更具有环保优势
更重要的是,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饲养昆虫的优势太明显了。饲养它的碳排放远远低于养猪牛羊或鸡鸭鹅,产生的排泄物和环境污染也更少,需要的饲养空间和饮水更少。
通常越是高等动物,营养转化效率越低,比如牛吃7斤饲料长1斤肉,鸡吃1斤半饲料就能长1斤。而昆虫吃1斤饲料,转化出的蛋白质是牛的12倍之多,不仅如此,昆虫繁殖超快,生长迅速,成本优势明显。
现在国外已经有公司在开发昆虫蛋白粉,用于饲料和食品工业,说不定以后除了吃荤、纯素和蛋奶素,还有吃虫这个选项呢。
实际上虾蟹和昆虫从进化上来说都是节肢动物,为什么你们把虾蟹当做美味,而鄙视昆虫呢?
文/钟凯
虽然火灾现场被严重破坏,但细心的民警还是发现,院子墙根下一架梯子与地面接触处有明显的重力坠压痕迹,梯子对应的墙头上插立的玻璃被人为清除,并有攀爬痕迹。民警初步断定,这架木制的梯子是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在警犬的帮助下,民警在董某家中发现与木梯子完全吻合的一截木头。
在理性饮酒的时代,各种经典的鸡尾酒,大都会有无酒精版刘老汉幸福生活。最著名的mojito,外表看来清纯无比,白色的酒体加上碧绿的薄荷叶,杯子上还有一片青柠,其实是用高度数的朗姆酒调出的高度数鸡尾酒,在酒吧“失身酒”排行榜上长期稳坐前三甲。其实,无酒精版mojito也很受欢迎,只要把朗姆酒换成苏打水或是气泡矿泉水,口感同样清爽,免却了醉酒的担心。
热心网友纷纷支招的同时,“公车情缘”的故事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原来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一时间,“公车情缘”、“地铁情缘”,甚至“火车站情缘”纷纷出炉。
阿尔河谷(Ahr Valley)是德国最负盛名的黑品乐葡萄酒产区,这里云集了Meyer-Nakel、Jean Stodden等著名的黑品乐生产商。葡萄酒作家Anne Krebiehl评价道:“雷司令目前在德国仍然盛极一时,而黑品乐正在迅速迎头赶上。”
是什么原因导致有些人睡觉要打呼噜呢?王医生说,打呼噜主要有三种原因:第一是先天性的,比如说一个人天生咽腔较窄,舌头大,下巴较小就容易打呼噜。第二种则是因为晚上睡觉时,人平躺着舌根会后坠、肌肉放松,也会容易打呼噜。第三种是后天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脂肪会增多,肌肉变得松弛,这些变化也会导致人打呼噜。“再加上这个时候人的个子虽然不增长了,但是鼻子、舌头等器官还在生长,这些都是导致年龄大些的人打呼噜的原因。”王医生解释道。
上一篇: 天南海北游客涌三晋 尽情体味高原风情
下一篇: 石家庄未见统一四款新“涉塑”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