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4 09:11:00 阅读量:95193 作者:寒柏
众所周知,调控之下,深陷困境的开发商不得不绞尽脑汁在营销上下工夫,而价格作为最能撬动购房者心弦的要素,如今正为开发商所惯用房产公司重组。起价××××元/ 平米、××××××元拥有两房、三房……
都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看来逆市之下也不乏勇者。有人以产品、品牌博取眼球,有人以多元渠道揽得客源,同样,也有人以价换量。不同的是,今年的楼市多了几许迷雾。起价xxxx 元/ 平米、元拥有两房、三房……一系列的价格营销搅乱了人们的视听,也颠覆着昆明楼市的营销模式。
盛行的价格文字游戏
如今,翻开报纸也好,打开网页也罢,总能看到不少楼盘的促销广告上充斥着这种明码标价的“起价”字眼。开发商们用起价做宣传,为的是迎合购房者的价格预期,以此来吸引购房者的眼球。然而,对于这种起价之说,相当多的购房者表示不会买账。
“起价一般只会稍带关注一下,最主要的还是看均价。”在记者接触的购房者中,大多持这样的看法。更有购房者直接道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 现在很多楼盘的起价和均价悬殊太大,上次我看了广告兴冲冲地跑过去问,发现起价价位的房子就那么几套,而且朝向、采光、通风都不好,觉得自己被骗了。”一张姓购房者坦言。
众所周知,房价永远是影响购房者买房的第一决定因素,因此不少开发商认为,在广告语中直接打出“××××元/㎡起价”的字样,最能吸引人,而价格越低,吸引人的可能性就越大。可事实并非如此,如今的购房者已有了自己的判断,简单的价格营销已很难触动他们。更何况处于对消费者的负责,昆明展开了广告“严打”行动,缺少预售资格的楼盘几乎很难再在价格宣传上动心眼。
价格游戏难成主流
起价,顾名思义只是一个楼盘的最低价。在广告语中明列出来,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吸引住购房者的眼球。对开发商来说,这是一种营销策略,可以预留很大的操作空间。开发商可将某一套房子定出个最低价,通过这个最低价吸引购房者,楼盘的其他房源则仍然在均价上下波动销售。
但对于购房者而言,多数人都是冲着很便宜的起价奔向售楼处的,结果发现自己相中的房源价格要比预期的高出太多,这样一个心理落差会很自然地形成一种受欺骗的感觉,进而引发购房者对整个项目的印象变坏。
事实确实如此,经过上半年源于北市区的降价之后,已经证明了降价推货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幅降价对于置业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加之成本因素的考虑,如今打降价牌的企业已渐渐减少,而推盘方式的灵活变化和优惠力度的加大仍将是许多房企营销的主要手段房产公司重组。
“未来抱团取暖和营销手段的创新必然成为许多房企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农耕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刚认为,价格战不会成为未来楼市的主旋律,只是暂时的过渡。而这种创新探索的苗头已渐渐显露,比如恒大联动网盟,借助易 居购房网平台,将实现在26 个城市“网上卖房”,同时荣城、正序、东函、合家欢、21 世纪、新亚等10 余家品牌中介的数百家门店,将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为昆明恒大卖房,网络和大规模的一二手联动,这样的尝试无疑让售房进入了渠道为王的时代,而相信未来在库存增长和销售的双重压力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房企尝试全新的营销方式,价格乱战难成楼市主流,驴技穷之计。
慎出手莫为“噱头”买单房产公司重组
“买的没有卖的精。”某地产公司营销总监提醒刚需购房者,一些楼盘近期集中推出大量优惠广告,但其中“真假参半”,出手时应三思而行,不要冲动。
“降价是开发商逆市招揽人气、提高销量的促销策略。”该营销总监表示,在楼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下,今年以来,楼市总体已由“价升量跌”阶段逐渐过渡到“价平量跌”阶段。而未来调控趋紧几成定局,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中小开发商面临的问题较为普遍,更可能率先大范围降价。
与此同时,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开发商主动降价“以价换量”是“明智之举”,谁先降价,谁先受益。比如“一口价”既回笼了资金,更吸引了眼球。但是,开发商促销手段花样迭出,真假参半,购房者要谨慎出手。目前很多楼盘喊出的降价优惠,更多的是“噱头”,只为增加人气。多数针对部分不好出售的房源,比如户型差、采光不大、位置不佳,或是尾盘清盘等情况,购房者可选择的余地不大。而有的广告打出的“××××元/㎡起”,更是开发商经常把玩的文字游戏,购房者实地查看往往被告知此价格房源已售完。“开发商在做广告的时候,多数会把关键字字体缩小、放在不起眼的位置。”一资深地产人士建议购房者,决定看房时应电话确认相关信息,避免耽误时间、精力和财力。
而针对“高得房率”“零公摊”,该人士表示,公摊过高,会导致实际可用面积缩水,购房者尤其在购买小户型公寓时尤其要注意。
当下昆明楼市,起价之说盛行,我们无法猜测这一营销模式的出现是开发商抢占刚需还是黔驴技穷,但作为购房者谨慎出手仍是关键。(程峰)
下一篇: 网络热传五大避税高招 业内称不太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