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6 20:43:57 阅读量:4505 作者:博文
荧灿地产总经理顾辰天也表示,目前京城近八成的小区价位都比4月有所下降,市场也确实出现了类似2008年一样的低迷,当时就有很多购房者执意还要等,等价格降得更低,没想到错过了最佳的购房时机,2009年初,房价开始报复性反弹,而经历过当时情景的购房者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只要自己认为合适了就买北京房产转移。所以购房者对市场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购房行为也越发理性。(记者 王营)
在今年三四月份,由于房价的暴涨,购房者与房主均有些失去理性,导致二手房毁约单数越来越多,但是6月,京城二手房毁约率仅为4.3%,这已经是毁约率连续两个月下跌。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购房者开始理性购房。
“最近确实没什么纠纷,我们都有点不适应。”荧灿地产专门负责解决纠纷的法务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今年年初,法务部是个最让人头疼的部门,每天一上班电话就不断,不仅如此,每天还要接待众多上门解决纠纷的买卖双方。“当时脑袋都快炸了。”该负责人回想起当时吵闹不断,纷争不休的场景就眉头紧锁。
但是在6月,该部门似乎跟放假了一样,除了接到业务员咨询如何签订合同注意事项的电话之外,上门闹事的买卖双方几乎也不见了踪影。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今年6月,成交10442套二手房,而当月合同注销量仅为445套,当月合同注销率为4.3%,而在今年4月,合同注销率高达7.9%。
业内人士透露,以往合同违约,虽然房主坐地涨价的原因占到了纠纷的七成,但是之所以房主坐地涨价,就是因为购房者前仆后继、不问价格地抢购北京房产转移。让房主看到了晚卖一天就多收益好几万元的甜头,所以违约不断,甚至还有购房者的贷款都办下来了,房主还要执意违约的情况。
而从4月15日新政后,二手房交易市场瞬间降温,从交易量来看,6月仅为4月的三分之一。在购房者的深度观望下,房主不敢再随意提价,甚至自己压价来促销,所以房主原因导致的违约比例已经下降到15%。
尚未完全从危机中解脱的佳兆业,近日再次迎来了好消息。
随后,记者来到与之相邻的另一楼盘四季花语,这是廊坊本地的上市房企荣盛发展(12.35, 0.35, 2.92%)开发的楼盘。售楼处里看房的人比首站要多一些,但并不热闹。其销售经理孙胜(化名)告诉记者,该楼盘计划在4月一期开盘,均价在7200元左右。据悉,该楼盘一期共300多套房源,户型主要为68平方米的两居和87平方米的三居。
上述人士进一步分析说,在收缩贷款额度时,建行必须有保有压北京房产转移。在个人客户与大型国企之间,建行可能优先选择维护与大客户的关系。而在众多的房贷个人客户中,建行则实施细化、差别化策略。此前,某股份制银行五羊支行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也透露,建行在包括房贷在内的风险资产上的“额度快用完了”,房贷审批变得很严。不过,对于这一说法,建行高层接受本报查询时未予承认。
关键是,首都经济圈不存在地位之争,虽然各城市难免存明争暗斗之心,但老大、老二、老三的地位明摆着,谁也无法撼动,其他城市只有各尽其力,争取承接大城市的外溢产业,不会形成由于行政地位、历史渊源等造成的恶性排挤、恶性竞争。
搬进新家快一年了,这种持续性的晃动一直困扰着卜阿姨,“我跟老伴都怕是这房子质量有问题,根本都不敢在家里待。”
而且,如果把这种逻辑放大到全国大大小小的单位的大大小小的官员,高房价背后的权力逻辑就基本很清楚了。很多官员、社会精英之所以罔顾房价与居民收入之间严重背离的事实,极力鼓吹高房价的合理性,根子并非在“公”,而在一个“私”字上面。如果这些官员和社会精英,必须通过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我们看到的肯定是另一种风景。由此来看,以“集资建房”等形式出现的各种“权力房”,的确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乱象丛生的总根源。时下,房地产市场先于实体经济复苏,全国房价在历史高位坚挺,而一些官员不遗余力鼓吹高房价的合法性,背后的根子就是这些人根本无需为高房价买单。要治理房地产市场的乱象,在笔者看来,切入点可能不在于什么开发商囤地,而在于“权力房”的存在。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的关键也在于彻底消灭“权力房”,一旦畸高的房价真正影响到官员和精英的个人利益,他们才会真正控制房价,才会严格土地执法,才会治理信息混乱、坑蒙拐骗的房地产市场,才会迫不及待公布房价成本,才会真正降低居民购房的税费负担,才会打击开发商囤地、假按揭等违法行为,房价的理性回归就成了必然。